杜绝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让污染真相爆光
比污染更可怕的是掩盖污染真相,一些地方不断曝出监测数据在改善,但一组组改善的数据背后却是不断恶化的环境状况,监测数据上造假,不仅就害人害己,而且祸国殃民,要坚决杜绝。
企业在环境监测数据上造假的动机很明显:通过降低相关污染物系数,一方面以达到继续排污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逃避相关环境污染治理收费。这种只看重一时之利益,而忽略公共利益的企业行为,无疑是对公众同时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排污费的征收,重要的是会对相关部门制定总量减排计划造成误差。而企业屡查屡犯的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据环保部门介绍,现行法律没有对在线监测数据造假规定具体的处罚主体和处罚措施,环境执法部门也因此缺少执法细则。
为了防止企业数据造假行为,有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去年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还联合印发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计划投资400亿元实施基础、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事实上,企业在线排污监测数据造假,涉及排污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相关法律首先要明确处罚主体和处罚措施,应对排污企业加大经济或刑事处罚力度,对设备运营商予以曝光、取消资质等处罚,以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断污染的利益链。此外,政府可统一“打包”购买在线监测服务,交由第三方定期对监测企业明察暗访。
大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优化环境,保证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的前提条件,是客观评估环境污染情况,控制排放标准,研究治理之策等的基础,是国家实现科学发展、长治久安的执政目标的保障。正在修改的环境保护法将在如何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如何加强依法治污、依法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公众期望有更高质量的环保制度、法律出台,让污染爆光。
更多环保资讯:东莞废气治理 东莞废水治理 东莞噪音治理 东莞粉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