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力度大增,资金短缺问题有待解决
纵观去年国家治污政策不难发现,国家对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力度明显强于往年,土壤环保已逐步上升成为全国环保工作的重点。政策明确以大中城市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土壤修复产业具有一定的周期,修复资金占GDP的比重也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先低后高然后再回落。从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影响行业成长最现实的因素是资金。
从土壤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来看,除城市搬迁厂区外,未来土壤修复的范围将拓展至农田耕地和矿山流域修复。而从市场推进梯度来看,城市厂区场地污染由于与房地产开发绑在一起,在开发商雄厚资金实力支撑下,过去两年起步最快。重金属开采矿山以及流域治理由于涉及面广,污染问题容易演变为污染事件,近两年也渐渐得到相关地方政府及责任主体企业的重视。但这一领域治理难度大,且投入资金量大,治理效果不明显。从长远来看,农田耕地污染由于牵涉食品安全,去年以来备受高层重视,相应政策落实力度也将更大。综合来看,城市搬迁厂区及农田污染修复会成未来修复试点项目的重点,资金落实和市场启动也相对更易到位。
将出台的土壤环保行动计划,将有一批国家级的修复试点项目成为“标杆”,这也将成为产业规模化启动的重要支点。除行动计划之外,围绕土壤环保的立法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从法律层面明确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认定及行业监管体系。
正是因为资金门槛成为当前土壤修复行业的最大壁垒,目前中标地方示范项目的土壤修复企业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也有望成为未来数千亿土壤修复市场盛宴的率先分羹者。未来环保投资主题拓展至土壤修复可能成为一大亮点。
更多环保资讯:东莞废气治理 东莞废水治理 东莞噪音治理 东莞粉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