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有哪些创新举措?
如果将公众关注的PM2.5监测与发布比作给大气污染量体温,规划就是开方抓药了。这张药方如何最大程度起效?不同于以往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根本目标,规划首次提出了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导向,并将公众最关心的PM2.5纳入指标体系。在京津冀等地区,对PM2.5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东莞环保工程专家介绍长期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根本目标,与公众的切身感受并不完全一致。这部规划以解决公众最关心的大气环境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是一个突破。规划总是要以环境标准为基础,而环境质量标准也将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完善。这部规划很好地反映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进步。对于公众最为关心的PM2.5污染,规划明确,到2015年,重点区域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复合型污染严重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首先是区域联防联控概念的充实。规划提出“建立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新建项目要征求公众和相邻城市意见”,成为一大亮点。赵华林表示,规划还创新了多项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实施特别排放限值,新建重污染行业以及燃煤工业锅炉,实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执行新增污染物倍量削减替代;对于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两倍削减量替代等。
对于最受关注的城市达标管理,规划规定,对不达标的城市,根据超标的程度,提出分期分批限期达标要求。赵华林表示,环境保护部已经制定出地方分段达标的指南,每一阶段各地的投入、管理等都有备案,这将有利于促进早日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搜索关键词:东莞废气治理 东莞废水治理 东莞噪音治理 东莞粉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