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环境染污要落实环境法制改革
染污要落实环境领域法制改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加快工业发展速度,通过工业经济来带动全市的发展,但工业发展并不意味着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
据东莞环保介绍 近年来,我国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管网漏损导致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管网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规划将“加大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管网规模达到15.9万公里,约1/3为补充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度达到32.7万公里,大幅提高污水收集能力。
我国空气质量的严重程度,正如终南山所说:“连广州人的肺都是黑的,更何况北京?”实际上,空气质量问题还只是环保问题的一个方面。东莞环保相关人士调配发现如今,单位GDP能耗水平尚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的土壤、水资源以及海洋环境正遭到严重威胁。天上地下,吃的喝的用的住的,包括呼吸的,中国的环境承受能力委实已到了极限,不能再回避,也无法再回避,必须下大力气加以遏制和扭转。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经济体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位,中国已从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到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此时此刻,所有国人的诉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无不看到了维护良好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又好又快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贯彻,举国上下都在谋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在抓紧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全党的共识,也是全国人民的共识。如何将这种共识转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不仅需要促进每一位国人思想意识的一致,更需要从体制机制法制上加以保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选择。两会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家近日在京倡议,“要力争用10-20年基本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当务之急是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并完善相关环境标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污染治理特许经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