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不是等风来,而是人努力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治理雾霾是长期过程,“人努力”将会大大缩短这一进程。治霾将会继续打出“组合拳”。 让蓝天白云常驻,是治霾“背水一战”的最终目标和百姓期待。
我国雾霾成因的主因之一是因为燃煤所致,因此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天然气比重提高到10%以上。控车、控煤、脱硫、除尘,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淘汰燃煤小锅炉;燃煤机组脱硫除尘改造,钢铁烧结机装了烟气脱硫设施,很多大烟囱不再冒黑黄烟。
1、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今年要全部淘汰。
2、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抓住“关键少数”,建立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加大生态环境资源离任审计,进一步传导环保压力。
3、科学治霾,找到北京等9大城市的雾霾成因。据东莞环保公司研究发现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大部分城市PM2.5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至90%,京杭广深4大城市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
4、环保法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环保部将加大执法、问责力度,盯住一些环境污染案件,对应该负责的政府部门要追究责任。如环保部约谈治霾不利的衡阳、安阳、昆明等10多个地市负责人,督促地方政府负起关键职责。同时要有资金充裕,治霾就有“底气”,中央财政拿出100亿专项资金防治大气污染;安排环保专项资金2.4亿元。
5、环保和公安联动执法,2014年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180件,超过2013年3倍。“史上最严环保法”今年前两个月施行统计显示,“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26件,罚款1200多万元,实施限产、停产207件;移送行政拘留147起。
治霾,更需要人人参与。出行少开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下班别忘关电脑;别吃露天烧烤,乌烟瘴气熏得慌;看见烟囱冒黑烟黄烟,每个人的事看起来细碎,却事关大气环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敢向违法排污和浪费资源说“不”,“蓝天常在”就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