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环保:绿色GDP能否顺利“复出”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治理成为国家、企业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决不能再上演,此时,发展绿色GDP尤为重要。但是,一真以来绿色GDP曾一度遭到地方政府的抵制,如今随着国家政策、政绩的改变,绿色GDP实施的障碍是否能破解,绿色GDP能否顺利“复出”?
在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的同时,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更加凸显出来,频繁发生的大面积雾霾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严重的污染给靓丽的GDP数据蒙上一层阴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2013年发布的2010年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部分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5389.5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5%左右。和2004年相比,环境退化成本增长了200.7%。
据东莞环保公司介绍绿色GDP一度遭到地方政府的抵制,如今随着政绩观的改变,绿色GDP实施的障碍正逐步破解,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政绩观、技术关以及制度瓶颈的考验。一方面,绿色GDP主要是做减法,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从GDP总值中予以扣除。一旦实施绿色GDP,以GDP论英雄’的前提下,绿色GDP遭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抵制。另一方面,客观核算的技术难度也不容回避。此外,绿色GDP主要做减法,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没有体现在GDP增加值中。除了核算技术与方法复杂、政绩观偏颇外,相关的法规制度安排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主要包括有关资源环境与统计法规、政策和评价标准、资源环境信息共享等,都制约了绿色GDP核算工作的开展。
日益严峻的现实加快了绿色GDP复出的脚步。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日前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各地绿色GDP评价实践也在争议中积极前行。
绿色GDP要突破瓶颈实施科学的绿色GDP核算,需要科学、完整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更需要数据与标准的对接。而且变化的不仅仅是政绩观,核算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完善。过去,由于基础数据的缺失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现在的环境统计指标只限于部分环境污染物,并没有纳入自然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因此,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尽管绿色GDP至今仍是一个正在研究、有待成熟的项目,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围城激起了社会公众对绿色GDP的期待,公众期望绿色GDP成为遏制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的利器,唤醒全社会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以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现蓝天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