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环保:垃圾分类为何曾经是“作秀”?
我国近几年重新“捡起”垃圾分类,刚开始的确是“作秀”、“摆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垃圾分类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前端的垃圾分类要靠后端回收、利用和处理。比如说,日本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这就把垃圾分开了——可燃的送焚烧厂,不可燃的送填埋场,有机的去堆肥。而据东莞环保相关人士介绍我国重启垃圾分类工程的时候,后端处理设施根本没建立,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老百姓在前端仔细地做好垃圾分类之后,结果被胡乱堆在一辆车上拉走了。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分类后得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和利用,这又涉及产业链的问题,“比如废铁要回收,得有能处理废铁的工厂;废纸回收后要有再生纸厂,废塑料回收也得有再生塑料厂等配套工程。”这些产业链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建立起来的。直到近两年,我国垃圾分类才开始走出“作秀”的怪圈,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正在建设中,并且试点小区也在不断扩大。
曾经在日本留学并生活的王维平看到,垃圾分类在全世界都不能操之太急,要经过10至20年的努力。即使这样,“日本的垃圾分类做了23年,到现在还有17%的人不按规矩倒;德国做了20年,到现在还有22%的人不按规矩倒。出现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是每个人的习惯和认知都不一样,日本国民素质本身也参差不齐,也不是全都那么自觉。毕竟,你不能指望流氓给垃圾分类!”而且,如果居民不做垃圾分类,我们也不能把他拘留。
我国做垃圾分类的大背景是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涌进城镇,同时也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带进城。比如我居住的小区有很多来自外地的商贩,他们居住条件很差,或者人货混居,你还指望他们做垃圾分类吗?垃圾分类至少要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在国际上都是逃不开的规律,一开始大家也以为垃圾分类很简单,但它确实不是速效的,不要以为你能做到别人就能做到,这太天真了!
其实垃圾分类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分类不仅是要所有人把垃圾分开进行资源利用,更重要的是让全民参与环保,因为每个人都在制造垃圾,所以每个人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提醒自己要节省资源,要对环境负责,这才是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
搜索关键词:东莞废气治理 东莞废水治理 东莞噪音治理 东莞粉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