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如何应对PM2.5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如何应对PM2.5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峻,入春以来灰霾布满天空,PM2.5污染成为“两会”高调词频,那么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如何应对PM2.5污染?东莞环保验收、东莞环保工程:在导则体系中增加PM2.5指标。目前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是与旧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对应的,常规污染物只包括了SO2、颗粒物、NO2和CO,其中颗粒物包括TSP和PM10两项,并不包括PM2.5。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的污染物一般为SO2、TSP、NO2和PM10。为此,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PM2.5,首先要对现行大气导则进行修订。除了将PM2.5纳入常规项目外,还应对评价等级、评价范围、预测模式做出规定。与此相对应,各相关行业或领域的环评导则也须做出调整。
在数据支撑上应满足PM2.5评价要求。即使是开展定性评价,也需要强大的数据作为支撑。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批实施和重点区域PM2.5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应将相关数据纳入国家及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实现对全国重点城市群空气质量和重大污染源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建设项目审批、施工、验收、运行状况的全程跟踪。同时,为了满足将来开展大尺度PM2.5影响预测的海量数据需求,应考虑开发可多平台协同工作的环境质量预测模拟云计算中心,实现全国环评数据、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在战略环评中突出PM2.5控制对策。战略环评由于具有层次高、综合性强、空间尺度大等特点,对于从决策源头防治PM2.5更具优势,也更容易从区域角度提出联防联控的具体对策。考虑到灰霾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往往也是重污染区域,东莞环保工程 东莞环保公司:今后应考虑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区域战略环评,把系统解决灰霾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对于涉及这些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应率先在规划环评中增加PM2.5影响及防治对策。对于灰霾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如辽宁沈阳、河北邢台、辽宁本溪、陕西西安等,应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环评,从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提出PM2.5污染防治对策。
在项目环评中开展PM2.5影响评价。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之前,应从提前控制污染,积累经验的角度出发,率先对《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重点区域的建设项目开展PM2.5影响评价探索。在行业选择上,应重点关注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交通等PM2.5污染贡献较大的行业。考虑到监测数据和预测方法的不足,当前应把评价重点放在污染源识别和控制手段上,淡化浓度预测。在评价内容上,需重点关注PM2.5的环境空气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局地气候影响等。
在公众参与中强化社会监督。鉴于PM2.5污染点多面广、成因复杂,人体危害突出,其控制重点应首先放在污染源的识别和管理上。对此,公众参与应发挥更大作用。在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后续评价等各环节中,均应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工作,充分发挥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司法救济权。事实证明,公众参与和媒体监督,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也能在一定时期内弥补环保力量的不足。
相关标签:东莞环保工程 东莞环保公司 东莞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