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如何发力助水质好转?
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也关系食品安全。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水质量问题,自水十条实施以来,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了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
据悉,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且重金属污染事件由 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之所以水质量问题能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水污染防治计划》(以下简称 “水十条”)的颁布实施密不可分。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而这也意味着“水十条”的正式出台。
“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确定了10个方面238项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同时还明确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为达到这一目标,“水十条”强调在今后的水污染治理行动中需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并每年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要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此外,“水十条”还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水环境的改善并非一日之功,水十条将继续发力。未来中国水污染防治形势为:用水总量和废水排放量仍呈现上升的态势;农业源污染物快速增加,污染控制难度加大;水污染从单一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的态势加剧;非常规水污染物产生量持续上升,控制难度增大。
据悉,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且重金属污染事件由 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之所以水质量问题能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水污染防治计划》(以下简称 “水十条”)的颁布实施密不可分。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而这也意味着“水十条”的正式出台。
“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确定了10个方面238项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同时还明确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为达到这一目标,“水十条”强调在今后的水污染治理行动中需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并每年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要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此外,“水十条”还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水环境的改善并非一日之功,水十条将继续发力。未来中国水污染防治形势为:用水总量和废水排放量仍呈现上升的态势;农业源污染物快速增加,污染控制难度加大;水污染从单一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的态势加剧;非常规水污染物产生量持续上升,控制难度增大。
相关标签:东莞环保,东莞环保工程,东莞环保验收